伊拉克战争于2003年爆发,以萨达姆政权倒台结束。2006年12月30日,萨达姆被伊拉克法庭判绞刑执行。这标志美军目标达成,但也引发持久争论。谁是赢家?美国宣称正义胜利,伊拉克民众意见分歧。
萨达姆早年加入复兴党,1979年上台。他推动工业化,提升石油收入,生活水平一度提高。许多伊拉克人视他为强人领袖。但他野心大,入侵科威特,引发海湾战争。美国指责他藏生化武器,2003年联合盟国入侵。
美军迅速推翻政权,萨达姆藏匿乡村,2003年底被捕。伊拉克特别法庭审判他多项罪行,主案是1982年杜贾尔村屠杀,148名什叶派遇害。法庭认定他下令报复,判死刑。
萨达姆知刑期将至,仍保持冷静。他向美军看守提出三项要求。这些请求不只个人愿望,还反映信仰、尊严和身份。历史记录显示,他以此维护形象,直至最后。
第一项要求是进行伊斯兰清洁仪式。伊拉克多为穆斯林,处决日近宰牲节。教义要求信徒洁身祈祷。萨达姆想以此净化身心,准备见阿拉。报道称,他视此为体面告别,也暗示自身清白。
展开剩余72%第二项是索取一本古兰经。这是伊斯兰圣书,指导信徒生活。萨达姆一生信奉伊斯兰,1990年代推“信仰运动”强化宗教。他握经上绞架,显示信仰不动摇。执行视频中,他诵读经文至最后。
第三项要求穿军大衣。萨达姆曾是军人出身,视军装为本色。执行时天气寒冷,他要大衣保暖,也保持严肃姿态。看守同意,他穿着审判时同款大衣赴刑场。这诉求脱离宗教,强调军人尊严。
2006年12月30日凌晨,巴格达监狱内执行。萨达姆拒绝头罩,握经走上绞架。围观者包括什叶派官员,有人嘲讽。他平静回应,念“阿拉至大”。绳索落下,69岁萨达姆离世。
执行官员鲁巴伊后忆及,萨达姆无悔意,神态镇定。伊拉克总理马利基视讯布什,咨询处理方式。布什反问:“你们打算怎么做?”马利基答绞刑,布什竖拇指同意。这对话避开美方直接责任。
布什声明称审判公正,萨达姆得不到他否决的正义。但批评者指执行混乱,手机录像流传,激化宗派仇恨。布什后称希望更体面,却未干预。
萨达姆形象两极。西方媒体称他暴君,镇压库尔德人和什叶派,化学武器杀平民。伊拉克部分民众忆他经济成就,反对美侵略。支持者视他为抵抗象征,反对派恨其独裁。
审判焦点杜贾尔事件。1982年,什叶派刺杀萨达姆未遂,他报复村镇,杀148人,包括妇女儿童。法庭证据包括证词和文件,判他死刑。其他案如安法尔行动未及审。
战争借口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”成谜。美军搜查多年,未觅踪迹。2004年报告承认情报失误。萨达姆死后,伊拉克动荡加剧,ISIS崛起,美军重返。
萨达姆三要求简短,却道尽心迹。第一项守教义,第二握信仰,第三保军人风度。这些举动让他在死中寻尊严。执行后,伊拉克未平静,宗派冲突延续。
历史学家称,萨达姆用要求重塑形象。握经诵阿拉,拒头罩直视死亡,穿大衣显刚毅。相比审判中辩护,这些更个人化。
布什对话显示政治算计。美国移交萨达姆,推责伊拉克,避免激怒穆斯林世界。马利基急于示强,快速执行,却酿录像丑闻。
萨达姆遗产复杂。他建医院、学校,推动识字率升。但独裁下,数万政治犯消失。支持者说,美侵略毁一切,反对者庆其亡。
三要求也提醒,萨达姆至死不认罪。他视自己为受害者,借仪式抗议入侵。古兰经象征精神支柱,大衣忆军旅起点。
执行后,尸体速葬故乡提克里特。家人散居,儿子早亡。伊拉克重建慢,石油收入多入重建,却陷腐败。
总体,萨达姆要求反映虔诚与不屈。战争结束于其死,但伊拉克伤疤犹在。谁赢?或许无人。美得政权更迭,伊拉克失稳定,萨达姆留争议传说。
发布于:江西省